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乳制品之一,牛奶有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强胃液和肠液的反流。牛奶中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B2的重要来源之一。
关于牛奶既有好的传言也有坏的传言,有的人认为喝牛奶能够强身健体,但有的人认为牛奶保质期长,还有大量防腐剂,事实到底如何呢?
牛奶全是防腐剂,不仅有毒还致癌?
食品内添加的防腐剂,一种是为了防止食物内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物质常见的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山梨酸、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一些生牛乳,可能会使用过氧化氢来保鲜(国家规定仅允许内蒙古和黑龙江两地使用)。
现在超市牛奶保质期非常长,是因为含有大量防腐剂吗?答案当然并非如此,中国农业大学功能乳品重点实验室博士胡长利表示:国家标准规定纯牛奶内禁止添加防腐剂。
牛奶的保质期长主要是因为消毒存储方式这两种杀菌方式。市场上的牛奶保鲜方式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高温灭菌法,另一种是巴氏灭菌法。
与很多食品相同,牛奶之所以会变质,是因为其中含有的蛋白质以及糖类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温床,只要确保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便可以确保牛奶不会变质。
经过高温处理一段时间后,便可以使细菌灭活失去生物活性的细菌,不会有能力继续繁殖,如果放置在相对低的温度下,细菌的繁殖能力与繁殖速度同样会受到抑制。
高温面均将牛奶置于137~145摄氏度条件下加热4~15秒,从而使大部分细菌失去生物活性,这样的牛奶基本不会发生变质;
巴氏灭菌法是将牛奶经过相对低温度(72°C~85°C)的处理后,灭活部分细菌,仅仅保存少量高温敏感度低的细菌,再处理好牛奶储存于4℃左右环境中,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关于牛奶防腐剂超标的问题并没有存在,大家一定要合理对待这个问题,当然购买牛奶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牛奶,如果你选择了假牛奶,那么必然会导致自身健康受到损伤,希望您能保持警惕。
警告:四种“假牛奶”尽量少喝
医生提醒:比起防腐剂,其实更要提防“假牛奶”。有些假牛奶含有的物质会对自身健康造成严重损伤,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以下这几种牛奶能不喝就不喝。
——早餐奶
早餐奶一般有很多口味,包括核桃奶,红枣奶以及燕麦奶等,相较于普通纯牛奶添加这些物质的早餐,奶看起来更健康,营养更充足,且口感非常好。
事实上早餐奶并非纯正的牛奶,只是将纯牛奶稀释之后,加入糖、坚果、谷物,甚至还会加入香精调制而成。
这样的牛奶营养价值,远远达不到人体的正常需求,如果经常喝还会因为糖分摄入超标,影响各器官功能,所以购买牛奶时尽量避开所谓的早餐奶。
——儿童奶
儿童牛奶的均价比纯牛奶更高,其实这就是商家抓住了父母爱孩子的心理,儿童牛奶并没有比纯牛奶高级。
儿童奶只是在纯牛奶基础上添加了糖和其他成分制作而成,市面上所售卖的绝大部分儿童奶最少有5种以上的添加剂。
这足以证实,如果经常喝儿童奶,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各器官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家长根本没有必要买所谓的儿童奶,多喝点纯牛奶才是最佳选择。
——乳酸菌
实际上乳酸菌并不是牛奶,很多商家宣传说其中含有益生菌,实际上益生菌的存活时间非常有限,这种牛奶为了保鲜还会添加很多添加剂,并没有营养成分。
如果孩子经常喝这些牛奶会损伤到脾胃,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生长发育,长期喝乳饮料会带来多种健康威胁,比如身材,肥胖,糖尿病,偏食挑食等。
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买牛奶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是纯酸奶还是乳酸菌,乳酸菌所含有的奶质量是非常低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正常发育。
——核桃奶、花生奶
很多人在电视广告中看到“某个核桃”。在这种暗示下,喝核桃奶对大脑有益的说法越来越得到肯定,甚至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记忆力,让孩子多喝核桃奶。
事实上所谓的核桃奶以及花生奶等,都是通过食品添加剂等勾兑而成,虽然拥有了核桃或花生的香味,但是其中的成分主要还是水白砂糖以及乳粉。
这种坚果奶对于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好处,大家一定要理性购买,不要被广告蒙蔽了双眼,如果经常喝这些奶,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脾胃正常运行,也可能会引发血糖升高,甚至会影响孩子正常生长。
怎样正确喝牛奶?建议早知道!
牛奶虽然含有人体需要的很多种营养物质,常喝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喝牛奶的方法不正确,可能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下边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喝牛奶的正确“姿势”。
1、不要空腹喝牛奶。早餐喝牛奶比较好,可以补充营养,但是不能空腹喝,空腹喝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
2、晚上睡觉前喝一杯热牛奶,既可以促进睡眠,也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是建议大家在睡觉前一个小时喝牛奶,能够减轻对身体各器官的代谢负担,也能避免夜间频繁上厕所的情况发生。
3、塑料袋装的牛奶最好加热一下再喝。牛奶容易滋生细菌,通常喝的袋装牛奶虽然经过巴氏消毒,但是仍然可能会有部分细菌残留,加热可以杀灭细菌。注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4、如果需要服用药物,在服用药物前后一小时最好不要喝牛奶,这是因为牛奶所含的物质可能与药物产生一定的反应,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药效。
5、婴幼儿的配方奶粉,一定要按照要求冲调,水和配方奶粉的比例要正确,不易过浓或过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