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年来在部分城市和地方兴起的鲜奶吧、鲜奶店,4月28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食药监总局通知,要求各地对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加强监管,并规定这些饮品店经营的产品,仅限于巴氏杀菌乳和发酵乳,而且必须当天加工当天销售。相关报道见4月29日《兰州日报》四版)
从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已近七年。七年来,奶制品行业的风波不断,公众已是谈奶色变。国产奶制品行业公信力摇摇欲坠的当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是哪种奶制品发生质量问题,都将严重影响整个行业形象,打击消费者信心。消费者要吃的是实实在在的放心食品,而不是什么“真相”。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但完成起来却很艰巨,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而监管机制不明晰,尤其监管标准不一,使纰漏与违法事件层出不穷。
鲜奶吧、鲜奶店是近些年开始兴起的新行业,这些店铺产品的特点就是强调原材料的“新鲜”,但是其制售奶制品的环节却相对多了,对此类店铺此前并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记者在调查中看到,虽然这些“鲜奶吧”主打“健康牌”,但不少“奶吧”从加工到分装均在10多平方米的房间操作,在狭小的空间分装、储存,极易对原奶造成污染。并且,“奶吧”从业人员很多都没有经过严格培训,规范操作意识淡薄,工作衣帽间、操作间等没有杀菌消毒措施,为奶吧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生产加工操作过程,对于选址、原料存放、设备清洗、巴氏杀菌步骤、产品制作及分装、场地及人员消毒等都要有严格要求。日前甘肃省及时转发了国家食药监总局通知,从此以后“鲜奶吧”有了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这无疑是引导“鲜奶吧”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措施。
笔者认为,规定出台之后有关部门还要加强“鲜奶吧”的“进口”和“出口”双监管。在“进口”端,要鼓励和引导奶牛养殖场与“鲜奶吧”无缝对接,确保安全优质的生鲜奶直供“鲜奶吧”;在“出口”端,要按照规定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测和监管,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销毁,对于多次生产不合格产品的“鲜奶吧”还要吊销执照。假如今后各个部门都能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要求加强对鲜奶吧的监管,一定能促进这种新鲜奶制品的普及,让市民喝到更放心的营养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