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乳制品市场调研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15年8月26日

  产业现状

  目前,全球的总奶量约为7.49亿吨,人年均占奶量约为107公斤,中国全年生鲜奶生产总量约达3825万吨,人年均占奶量仅约为27.3公斤,只有全球水平的25.5%。中国虽是第三个产奶大国,但中国的奶牛养殖规模程度偏低,一些大型牧场的年单产水平虽已突破8吨,但饲养成本偏重,实际利润偏低,中国的奶牛养殖成本优势已不存在,收奶价格已大大高出全球平均价格。在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法规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开展培训交流的基础上,乳制品行业素质不断提升,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我国奶业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于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工艺创新,开发市场需求的乳制品,丰富产品结构。养殖环节主要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乳企全球化进程加速,企业要从容应对进口乳品冲击。越来越多的进品乳制品流入中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并没有对国内乳企带来实质性冲击。相反,进口乳品的冲击加速推动了国内乳企的全球化进程。乳企全球化有利于整合全球资源获取优势奶源和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进口奶在未来3年仍将是对国内高端奶源不足的补充,对国内乳企冲击有限。近几年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高,是乳企收入、利润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低温产品增长迅速,是驱动乳企未来增长的新动力。

  市场容量

  2014年上半年各月的产量数据同比均为下跌,7月份乳制品和液体乳产量同比全部转为增长后,8月份和9月份再次出现同比下跌,10月份在传统消费旺季以及乳制品企业持续加大促销力度的作用下,产量双双转为增长,但11月份开始增幅又出现回落,显示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依然是整体疲弱。

  从全球市场上看,2014年以来,中国、印度、中东等地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对乳制品需求量下降,且欧美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持续低迷,导致2013年过度扩张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的乳制品面临着“产能过剩”。来自全球乳制品企业的采购数据显示,全球奶价自2014年3月开始就持续下跌。原奶价格下跌直接导致主要奶源国调低了对市场的预期。全球奶源主要供应地新西兰、欧盟的原奶价格跌幅已经达30%-40%。随着全球奶源价格下跌,加上中澳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订,以及欧盟优质奶源进入冲击,据预测,2015年我国乳制品很可能会迎来“降价年”,国内乳制品企业将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形势。

  面临问题

  奶业科技水平仍然较低。表现在生产上,如奶牛单产水平低,目前我国平均只有5.4吨,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3吨-5吨的差距。如果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保持存栏不变情况下,每年我国牛奶产量至少可以增加2300万吨,相当于目前我国牛奶产量的60%;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于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工艺创新,开发市场需求的乳制品,丰富产品结构。养殖环节主要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乳制品企业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只有具备可控、优质的奶源,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乳制品。

  前景预测

  未来两到三年内,将有部分乳企遭到淘汰,初步预计,128家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退出,其中以小企业居多。2014年至2015年底将是兼并重组的关键贯彻阶段,推动国内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完成改造及认证,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提高至65%,原有127家配方乳粉企业总数减少40家左右,只保留87家。从蒙牛并购雅士利开始,乳制品行业就一直酝酿着兼并重组的大潮。不过更多企业还是处于观望状态,等待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而现在,随着政策不断浮出水面,企业兼并重组的积极性正在不断增加。“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具有渠道下沉优势的国产奶粉品牌有望获得更多市场蛋糕,因为中小城市生育意愿远大于大城市,奶粉消费增量更大。2013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同比增长超过25%,但还是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因此,全球乳制品供应格局和价格趋势,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市场的影响。

来源(中国产业调研网) 作者(佚名)

中国干酪素(www.chinacase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