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慢燃奶昔主要代理给两支微商团队,一支名为“云时代”,另一支叫“苏浙国际”。慢燃奶昔销售额已突破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蒙牛慢燃奶昔的创新意义,在于重建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和消费者的关系,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粉丝效应,以社交媒介为工具,打通营销链和供应链,建立多场景营销,并实现“云库存零囤货”。
除了蒙牛,曾经风光一时的儿童饮料巨头娃哈哈也在今年4月推出了一款护眼保健饮品——天眼晶睛发酵乳饮料。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走的也是社交零售路线。此外,娃哈哈也不再满足在儿童饮料领域领跑,其创始人宗庆后明确表示,“2018年娃哈哈集团将加速创新,利用中医食疗开发健康食品,以满足消费者饮食需求,向保健、养生方向的转变。”
据悉,娃哈哈正计划推出重回大健康领域的第二款饮品,一款主打减肥功效的奶昔。这是继蒙牛慢燃奶昔以后,老牌饮品企业出现的又一款功能性奶昔产品,而且,两家企业全都选用了新零售模式推广产品,正面交锋一触即发。
老牌企业进军新零售所带来的品牌效应远高于三无微商的营销伎俩,面对社交新零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些不为所动的传统企业,或许也该想想,怎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而对于零售商、甚至微商团队来说,老牌企业进军新零售,无疑使得他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自身在零售渠道方面的资源与经验,加之老牌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商业诉求,双方的合作,或许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双寡头”格局
近日,乳制品各大企业纷纷发布2018年中报。看到财报我们不难发现,被称为“乳制品双雄”的蒙牛和伊利仍然强势,乳制品行业的“双寡头”格局在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被打破。
其中,伊利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99.43亿元,同比增长1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46亿元,同比增长2.43%。在乳制品行业,伊利的这两项数据均为行业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蒙牛。蒙牛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蒙牛实现营收344.74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增长38.5%至15.62亿元。
相比伊利和蒙牛,其他乳制品企业的财报显然没有那么亮眼——常年被认为是行业第三的光明乳业,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05.71亿元,同比下降3.23%,净利润4.54亿元,同比上升6.05%;贝因美作为深耕婴幼儿乳制品领域的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32亿元,营收同比减少了4.14%,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3万元,同比增加了102.32%。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