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不到一年,2014年10月的《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酪蛋白酸钠(钙、镁、钾)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4]897号)》却又这样说:酪蛋白是天然存在于牛乳中的主要蛋白质,酪蛋白酸钾(钙、镁、钠)是将酪蛋白通过酸度调节、中和、干燥制成的乳蛋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规定乳蛋白可以作为食品原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已将酪蛋白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因此,酪蛋白酸钾、酪蛋白酸钙、酪蛋白酸镁可以作为食品原料。
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针对同一类物质(酪蛋白酸盐)的定性,为什么时隔仅仅十个月,观点却变化如此之大?也可能是安全性评估效率如此之高,一年内就完成了评价。
第二、同样是酪蛋白酸盐,为什么钠盐只能作为食品添加剂,而其他阳离子盐类可以作为食品原料?
第三、可以作为食品原料的其他酪蛋白酸盐,执行什么标准,何时能够出台?会不会再次出现“国内企业备案企标生产,国外原料无法进口”的尴尬局面?
3. 酪蛋白钙肽和酪蛋白磷酸肽
这是酪蛋白家族的另外两个成员,主要是以酪蛋白为原料经过一系列深加工所得的肽类,在国内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所不同的是酪蛋白磷酸肽已经有标准了,且已经具有了发证检验机构,可以正常的生产、进口和使用。
酪蛋白钙肽没有标准,理论上国内企业是无法生产的(依据卫生部2011年第6号公告,食品添加剂不备案企标),也就说理论上不存在国产的酪蛋白钙肽,同时,虽然《关于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检验有关适用标准问题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72号)》中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已有进口记录但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之前,按照原进口记录中指定的标准实施检验”,但是酪蛋白钙肽有没有进口记录,当时的适用标准是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
也就说,很可能酪蛋白钙肽作为营养强化剂的使用,目前还只是在理论层面了。
上篇:
下篇: